徐州發大水,開米倉救人 民以食為天,食以米為先。悠悠中華,自古以來就以大米為主食,據考證,人類食用大米的歷史長達七千余年??梢哉f,一部人類的發展史,就是一部大米種植食用的進化史。但在以前,農業生產并不發達,吃一次白白的大米飯是件非常難得的事情,只有重要的日子才能吃到,平時只能以雜糧、小米、野菜等充饑。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,更是將白米飯稱為"銀粒米",足見其珍貴。江蘇徐州古語云:窮南關、富北關,有錢就住戶部山。據史料記載,清道光年間,戶部山秀才崔燾進京趕考,一鳴驚人高中進士,后為官徐州,終身勤政愛民,兩袖清風,轄下百姓無不稱頌。為官期間,黃河潰堤,千里沃土成為澤國,崔燾四處奔波,籌集救災之糧,使轄下百姓順利度過難關,名震朝野傳為佳話。子孝母慈。崔燾外放為官后,家境好轉。崔母逢年過節,便會用精選大米,放入蒸籠細蒸,做成米飯送給書生、路人食用,嘗者贊不絕口,一時傳為佳話。